《大众日报》2007年11月28日 第八版
植根孔孟圣地 弘扬儒家文化 培养“仁爱”精神
——济宁医学院“仁学”教育纪实
“仁爱”之基得天独厚 儒家精华滋养后人
孔孟之乡--济宁在中国文化版图和世界文化格局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她因产生了孔子、孟子这样的世界文化巨匠而享誉天下。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济宁医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科学地继承和弘扬孔孟“仁学”思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
医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自古至今都需要人文精神的孕育和支撑。无论是对疾病诊治的思维,抑或为患者服务,都需要有人文科学的功底。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医生的道德品行、人文素质特别是“仁爱”情怀在诊治疾病中显得尤为重要。从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及其《誓言》,到我国历代名医俱阐述的“医乃仁术”理论,从中医学理论奠基者、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到三国两晋时期的董奉、华佗、皇蒲谧,隋唐时期的巢元方、孙思邈,宋明时期的王清任、陈时功、李时珍,清朝时期的费伯雄、喻倡等诸多广受民众敬重的医学大家,无不是“仁学”修养的大儒。
大医精诚,当以“仁爱”为本。“仁爱”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孔子明确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孟子也提出“君子以仁存心”的理念。当代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积极构建“仁学”教育模式 努力培养“仁爱”精神
学校植根孔孟文化圣地,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医学生“仁学”教育模式,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仁爱”精神和人文素养。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奠定“仁学”教育基础
学校紧扣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具有“仁术”性质的医疗卫生职业这一特点,以孔孟“仁学”思想教育为重点,开设了《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药学伦理学》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相关必修课程。以上开设的“仁学素养修养必修课”具有“强制性导读”的要求,一方面,它通过对“仁学”基础知识体系简洁的介绍,达到全面传授“仁学”思想基础的目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仁学”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下一步有目的地选修其它人文学科奠定基础。
学校还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组织好上述各门必修课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开设了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选修课程,主要有:《论语》、《大学人文》、《中国传统文化学》、《中国传统道德》、《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护患沟通学》、《公共关系学》、《卫生法学》、《美学》、《医学社会学》、《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古诗词鉴赏》、《音乐鉴赏》、《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除本校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外,还聘请外校专家、教授讲课,规定学生必须完成4个学分的社会人文修养课程才能毕业和申请学位。
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充分运用医学专家的奋斗故事和医学发展史的作用,激发医学生从事医学科学的热情;采取教学相长、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谈心得体会,让他们感受到互相尊重、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生动具体地融入“仁爱”精神教育: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的教师在讲授艾滋病的诊断和预防知识时,教育学生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师在每个学期开课使用遗体前,都首先组织学生向支持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捐献者的遗体鞠躬、默哀,以示敬重感谢之意;医学生物学的教师在讲授克隆知识时,和学生一起讨论相关的伦理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儿科学教研室的教师在上《儿科学》课时,介绍儿童心理、儿童家长心理,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分析、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药理学教研室的教师在《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教学中,教育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要遵守制药用药的职业道德规范,更好地发挥药物对病人疾病的防治作用。
(二)以“仁学”讲座和读书活动为补充,拓展学生“仁学”视野
“仁学”讲座是“仁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因内容广泛和新颖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仁学”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
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原著,更深入地领会原著中的真实思想、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让学生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长期以来,学校积极倡导学生背百篇唐诗宋词、读百部文学作品,特别要读《论语》、《大医精诚》、《朱子家训》等,通过个人自学、记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集中讨论、大会交流等形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仁学”素养,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仁学”视野。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支撑,营造浓厚“仁学”教育氛围
中华文化——伦理道德——医德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针对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学校注重用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他们的心灵,通过采取读书报告会、名篇朗诵会、大型歌会、孔孟“仁学”思想研究活动,建设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宿舍文化、厅廊文化、广场文化和网络文化,在校报、网络、广播、橱窗上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用儒家倡导的“格物”、“知信”、“达贤”、“明德”等传统道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组织他们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排演话剧——《感恩的心》,向社会献爱心等活动,还组织学生到孔孟故里、济宁博物馆、羊山和孟良崮烈士陵园等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人文景点考察,切身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中开拓视野、增强人文素养。学校每年都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大型综艺晚会、“校园歌手大赛”、“中华美文诵读大赛”、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护理操作技能比赛”、“礼仪表演赛”等活动。近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校级大型文化活动293项,参与学生十万余人次。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山东省大学生宿舍文化节等国家级、省级竞赛活动。近三年来,学校共有32件作品36人次、5个集体获省级以上奖励。
为增强教育效果,营造“仁学”教育的浓厚氛围,校园里建立了“爱心园”,座落着孔子、孟子和古今中外医学大师的雕塑,设置了儒家经典石刻和儒家经典格言标志牌;在校园中心树立了“校训碑”,镌刻着“明德仁爱、博学至善”的校训,昭示着一代代济医人精勤医业、兴医济众的不懈追求;在教学主楼前竖立起“医学生誓言碑”,入学新生都要在此举行宣誓仪式……。
(四)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人文道德素质
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让他们感知、接受进而传承儒家文化精华,是“仁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服务队,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开展体检义诊、导医护工、科普宣传、支教扫盲、社会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强素质、做贡献”。三年来,直接服务对象达十万多人次,学生共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近3万余篇。学校现有校外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40多个。
学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常年坚持开展“三进巷”、“四进社区”活动,坚持走上街头、深入社区、福利院、聋哑学校、下岗人员家庭中间,开展帮弱济困送温暖活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西部活动,先后选拔了10名同学赴新疆等地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坚持派出青年志愿者参加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470级帆船世界锦标赛、首届全国水上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仅近三年,学校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学生就有38000多人次。
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有24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47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12支服务团队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学校已连续12年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7年我校大学生医疗卫生服务队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百支优秀服务团队”。2003、2007年学校团委被授予“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单位”,共有177名同学被济宁市、日照市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学生彭吉军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银奖,学生谷昊明、柳云进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铜奖。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仁学”教育搭建了有效平台,加深了青年学子对孔孟文化的认知,培养了良好的人文道德情怀。
(五)以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为动力,促进“仁学”教育深入开展
学校在“仁学”教育中注重发现、培养、宣传、表彰本单位富有“仁爱”精神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师生员工受到了生动、实际、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学先进、创先进蔚然成风。
“大医精诚荣誉奖”获得者(山东省仅4名)、外科学教授、附院副院长兼心脏外科治疗中心主任徐向明,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为了能亲身体验患者在手术中的感觉,他在不做麻醉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给自己的腹部开了一刀,刀口有
“山东省为‘四化’建设服务先进个人”、中医学教授林广谌,怀揣着一颗“仁爱”之心,四十年如一日带领学生义务为市区贫困居民行医治病,并时常捐款捐物接济病人,先后设立“家庭病床”1000多张,出诊25000多次。林广谌的感人事迹,在太白楼下、古运河畔广为传扬。《中国教育报》、《健康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报道,他获得了“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全国优秀教师”、免疫学教授司传平,师德高尚,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近几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高校教学名师”。从2006年起,他每年个人出资5000元资助学校特困生。
“全国优秀教师”、药理学教授刘善庭,三十五年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年近花甲仍承担着每年500学时的繁重授课任务。
“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学校纪委副书记温耀,离休后义务当起学生政治辅导员,一干就是16年,先后带出四届共800多名毕业生。
德医双馨专家代表——内科学副教授刘立新作为中国赴塞舌尔群岛共和国医疗队的成员,于2007年2月9日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
五十五载一脉相承 “仁爱”精神惠泽众生
五十五年的办学历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仁学”教育模式,培养出一批批富有“仁爱”精神的莘莘学子和先进典型。
(一)大爱无疆,附院先行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令济医人自豪的全国知名的品牌医院。1999年5月,成功开展了山东省首例同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2006年,心脏外科完成手术1629例,手术量名列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心内科完成心脏介入手术1679例,手术量亦名列全省首位、全国前列。2004年初,附院在全国率先推出128个单病种限价措施,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开创了一条新路子。中央书领导
(二)学子效法,传承弘扬
“仁爱”思想教育,高尚师德熏陶,生动学习经验,使得济医涌现出富有“仁爱”精神的莘莘学子,在他们是:“山东省改革开放20年优秀大学毕业生标兵”、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82级学生杨全力;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优秀大学生标兵”、97级学生王广欢;临危不惧,勇救落水儿童的“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04级学生王春松;情系边疆、服务群众的优秀大学生代表、98级学生彭吉军;知难而进、负重奋起的沂蒙山区特困生、02级学生张辉……
(三)一脉相传,惠泽众生
建校五十五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出四万多名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他们秉承“明德仁爱、博学至善”的校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奉献出一颗颗火热的“仁爱”之心,有的甚至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职工”曲阜市红十字医院院长
“仁学”教育影响与熏陶了几代济医人和毕业生。“仁爱”思想已经内化为广大师生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生成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品格。济医学子已经深深打上“仁爱”的烙印,不断地在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中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呵护着生命的尊严,用自己的“仁爱”之举为患者解除病痛,用自己的“仁爱”之情温暖天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