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专班《第一书记帮扶动态》先后刊发我校第一书记帮扶典型做法文章《破解“急难愁盼”倾情服务乡村振兴》,对我校第六轮省派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积极适应驻村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抓学习提能力、抓党建促振兴、抓产业谋发展、抓服务暖民心等方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原文如下:
济宁医学院派驻鱼台县第一书记工作队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破解驻村工作的“急难愁盼”为抓手,创新实干,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抓自身学习,增强担当履职本领。驻村工作“急”的是尽快克服本领恐慌、提升工作能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掌握县委重点工作和惠民措施,思考“四个队”的丰富内涵和实现路径,明确努力方向。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干在一起,学习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种植和毛木耳、四大家鱼养殖,共同话题多了,“三农”工作的感情更浓了,“门外汉”成了“土专家”,践行初心使命的底气更足了。
抓党建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驻村工作“难”的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听取老党员发展建议;动员在外党员返乡创业;引导高学历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实后备力量;与村“两委”谈心谈话,凝聚发展共识,创新发展路径。落实“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6次、“第一书记大讲堂”4次,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设立党建荣誉墙,激发正能量。阵地建好了,人心齐了,士气涨了,党组织和党员的面貌焕然一新。
抓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驻村工作“愁”的是找到一条适合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道路。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召开座谈会,了解镇村发展规划;与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对面交流,摸清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因地制宜挖潜力,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到山农大进行土质化验,引进“山农酥”梨;前往沂蒙考察渔家乐管理运营。围绕旧城海子景区的3个农家乐项目已开工建设,大奚村农业产业研发车间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产业发展方向明了,思路清了,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抓民生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驻村工作“盼”的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依托学校资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处努力,捐赠饮水机10台,老百姓得实惠、水质得提升、村集体收入得增加、“信用+积分制”得到更好推广,“一举四得”做法在全县推广。实施道路“窄改宽”,拉近党群干群关系。跑土地、跑规划、跑设计,第一时间推进“文化广场”项目建设。举办大型义诊活动3次,服务500余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实施“大手拉小手”计划,开展科普、心理讲座及研学游等。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86人,硬化路面7000余平米,绿化1000余平米,迎接检查观摩50余次,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验收中县排名第一。治理好了,环境美了,群众精气神更足了。
自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35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从泗水到曹县,再到鱼台,他们扎根基层,厚植为民情怀,深入田野乡村,开展精准帮扶。12年来,学校共额外投入450万元用于工作经费和项目支出,为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有力促进了帮扶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济医力量。
【信息来源:组织部 撰稿:雷嘉 责编:蒲丽娜 终审:苗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