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我校是国内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本科办学最早、招生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之一,是山东省唯一一所招收精神医学本科专业的高校。1988年,我校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置“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198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4年成立精神医学系。1998年原国家教委进行专业目录调整,我校以临床医学专业(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方向)继续招生。2007年精神医学系更名为精神卫生学院。2014年教育部批准我校恢复设置精神医学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设有6个行政科室、8个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科研机构;拥有山东省戴庄医院(山东省安康医院)、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等19家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医院。

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学院设有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精神医学专业创建于1988年,是国内本科办学最早,培养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最多的专业,也是省内唯一的精神医学本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特色专业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核心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校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资助,居中国大学精神医学专业排名(应用型)首位。

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校级特色专业;2019年由我校牵头成立山东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并当选首届会长单位。

精神医学学科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学院精神医学及心理学教学科研平台设备优良,仪器设备总值约6000余万元,建设有细胞培养室、共聚焦显微平台、电生理平台、小动物行为实验平台、SPF动物房等。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博士占比50%,高职称占比54%,组成以特聘院士领衔的多层次教学科研团队:拥有教育部精神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1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名、山东省教学名师2名、山东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1名、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精神医学教师团队是“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行为医学教学团队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1项;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0余部,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350余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厅局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获批“山东省一流课程”“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青少年心理-精神-行为综合素质教育研究基地”等。

3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2500名精神医学专业本科和93名硕士毕业生,800名应用心理学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800余人,进而又考取博士研究生者已达170余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考研率稳定在40%左右。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涌现出大批专业领域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在北大六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地市级以上精神卫生机构担任院长、业务副院长者有20余人,培养质量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为母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各中全会精神,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围绕抓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引领促提升、提质增效强能力”为目标,围绕精神医学国家一流专业、精神/心理一流学科建设,用一流党建促进一流专业、一流学科的发展,提升学科、专业影响力。以党建品牌建设为契机,以“精心向党、匠心育人”为目标,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抓基层强基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照“党建带头、学术带头”的标准,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员学术带头人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头雁领航”作用,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

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以“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依托,以学校“岗位胜任力提升年”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业务”“科研+教学”融合新模式,倡导“工匠精神”,努力提升教师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教书育人能力,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红匠”医疗人才。

                                                                                                                         


Baidu
map